氣候變化、環境危機、資源短缺、生態失衡.....越來越多的世界性問題威脅著人類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推動全世界共同繁榮,聯合國于2015年制定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其17個核心目標旨在幫助地球成為一個環境友好、和平與繁榮的生活環境。
在這個關乎未來自然的社會議題上,設計該如何融入可持續發展、零污染的生活方式?在工業化發展材料和技術的不斷創新迭代的推動下,玻璃制品、金屬制品、合成制品等樹木替代材料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過度砍伐導致的資源衰竭、生態紊亂的狀況也將能得到緩解。為助力全球綠色環保設計,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更好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全球發展倡議,上海國際設計周「無木生活」應運而生。「無木生活」將以巡回活動、設計大獎、會議論壇、設計策展等內容展開年度運營體系,圍繞共創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生活方式進行深入研討。
「無木生活」設計大獎作為「無木生活」設計思想項目的重要實踐內容之一,由上海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設立,該獎項以“無木設計”為主題,倡導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生活方式為目標,旨在表彰全球范圍內在建筑、室內、產品、景觀等設計領域內具有低碳環保、和諧共生、綠色可持續的生活方式理念與實踐的優秀作品,鼓勵設計師在設計實踐過程中,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生活方式提出創新見解和創意表達,共同構建環境和經濟并行的可持續未來。
主辦單位:上海國際設計周組委會
承辦單位:潤京展覽(上海)有限公司
面向全球范圍內在建筑、室內、產品、景觀等設計領域內具有低碳環保、和諧共生、綠色可持續的生活方式理念與實踐的優秀作品公開征集。
1.「無木生活」設計大獎年度入圍獎 ,100名
2.「無木生活」設計大獎年度全國榜十強,10名
1、建筑設計類:商業、文化、運動與休閑、住宅、辦公大樓、機構大樓、交通、招待/餐飲公共建筑、教育、臨時建筑、景觀設計、城市設計、城市規劃等;
2、室內設計類:住宅室內、公共建筑室內(文教、醫療、辦公、商業、娛樂)等;
3、產品設計類:家具、家電、軟裝飾品、廚房衛浴、燈具燈飾、戶外產品、交通工具、辦公設施、建筑設施、智能科技產品、文創產品、服裝珠寶等;
4、景觀設計類:城市景觀設計、濱水綠地規劃設計、居住區景觀設計、旅游度假區與風景區規劃設計、城市公園規劃與設計等。
1. 登錄官網獎項報名專用通道“http://www.whxuguang.com/awards.html”,進入“「無木生活」設計大獎”參評頁面,完善個人信息及上傳作品資料;
2. 上海國際設計周官方微信公眾號(DESIGN-SIDW):進入上海國際設計周公眾號的菜單欄,點擊“獎項參評”
?參評日期:即日起——09月30日
?獎項評審:10月01日-10月10日
?獎項公示:10月15日-10月30日
?年度盛典&收官之戰:12月04日-12月07日
1、環保性:可持續材料的使用,節約資源,減少污染,起到最大程度保護環境的作用;
2、創新性:具有原創突破性的設計理念和美學,將可持續材料、技術應用與生態環境融合;
3、功能性:優化產品使用功能,延長使用周期,滿足使用者功能的需求,并且具有時代與獨特性特征;
4、公益性:戰略定位中具有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計劃,切實解決生活中出現的若干問題,體現出作品的社會關懷和務實思考。
1、榮譽認證:獲得由上海國際設計周認可并簽發的【「無木生活」設計大獎】資質證書和認證標識;
2、作品年鑒:全國榜獲獎作品入選《2025-2026上海國際設計周設計作品年鑒》,擁有整頁篇幅的設計師及作品簡介,搭配簡短訪談及個人形象照;
3、媒體推廣:獲獎者及其作品將會進行線上、線下展示,并通過上海國際設計周星媒產業合作伙伴對外發布和傳播,獲取千萬級流量曝光;
4、頒獎盛典:有機會獲邀出席上海國際設計周暨中國設計師嘉年華系列活動,進入設計領域頂尖圈層;
5、巡回活動:有機會獲邀成為2026上海國際設計周「無木生活」設計大獎的啟動禮、頒獎典禮、設計師沙龍、座談會等系列活動的全國巡講嘉賓。
? 參評者參加”2025「無木生活」設計大獎”線下系列活動的交通、食宿費用自理;
? 入選“2025「無木生活」設計大獎”的獲獎者將于2025年12月04日-07日出席“2025「無木生活」設計大獎”年度盛典,參評組織運營方將提前派發參會嘉賓專屬證件;
? 設計師報名全程免費,主辦方不以任何名義向設計師收費,也不允許任何運營方以任何名義向設計師收費。
1、參評者申報即視為已完全了解并接受包括本規則及其解釋在內的各項條款;
2、所有參評者享有同等參與評獎、監督、建議的權利,大賽組委會負有被監督、聽取建議的義務;
3、組委會對參評作品擁有完全的印刷、宣傳、展示等權利,參評者無權向組委會主張獲得任何補償、報酬、費用承擔的權利;
4、參評者必須對所參評的作品擁有知識產權和版權,不得存在任何知識產權爭議。如其他方對參評作品提出版權方面的爭議,則由參評者自行處理并承擔一切法律責任,如大賽組委會因此被卷入糾紛,所造成的一切損失由參評者承擔;
5、如大賽組委會、參評者或參評者之間因為參評事宜發生任何爭議,各方首先應當協商解決。如果各方在書面申請協商解決三十天內,仍無法達成協議,爭議應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解決。所有文件以中文為準,英文僅供參考之用;
6、如未能評選出合適的參評作品,大賽組委會保留不頒發出任何一個獎項的權利。
*組委會在法律許可范圍內對以上說明享有最終解釋的權利。
聯系人:彭女士
聯系電話:13040600884(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