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明
南通禪境空間設計設計總監
著佛之五色,觀心之空靈門外是熙攘的城市,推門而入,立地成了佛。崇福書院為都市人開辟了一域清凈、空靈的讀書、授課之地,讓人們在此洗脫凡塵凡心,找到更好的自己。崇福書院的設計靈感來自于佛教的五色旗:藍、黃、紅、白、橙。藍色代表慈悲和平,黃色寓示中道了義,紅色象征成就福德,白色表示清凈解脫,橙色象征智慧圓滿,五色的混合色寓示真如不二之義。佛教五色,是智慧、平等、慈悲、和平的象征。在五色的書院中流連,在流連中讀懂了藍的慈悲和平,黃的中道了義,紅的成就福德,白的清凈灑脫,橙的智慧圓滿,席一地蒲團,聽一世智慧。抬頭望見書院頂部,其造型采用大海水浪形狀,寓意在知識海洋,聞書中墨香;大門左側是二十四節氣表,表達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二十四節氣是自然的節奏,順應天時,勞作有時;農耕時代,先人觀天之行、執天之道,嚴守著“時令、氣候、物侯”的規律,飲食有度,起居有時。當今時代,工作時沉心于工作,休閑時放空于書院,是而今二十四節氣給我們的啟迪中國人的風雅生活,往往與自然相契,未入大門,已感受到清雅之境。聽大江東去,想孤帆遠影,江水翻過百十個世紀,隨著悠悠駛離的帆船,帶來關于歷史的遐想。整個書院的頂部是大海的水波蕩漾,地面是小舟悠悠,載著世人去往彼岸。書院大門兩右側的《心經》,述說著無垢清凈的智慧、不生不滅的涅槃大門,通過鐵藝鏤刻雕刻的工藝實現。《心經》是大乘佛教中最短的一部經典,闡述眾生通過無垢清凈的智慧。正對大門的,是佛教經典《金剛經》的名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事浮躁,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清涼法語,給讀者帶來一股脫俗與寂靜之氣。整個大廳地面運用深藍色、粉色和淺綠色條組合,地面形成一個巨大的海洋上有無數個小舟的畫面。手握一卷書香,點亮小舟上那盞永不熄滅的智慧明燈,讓海洋平靜,看晴空常駐,行生命之舟楫,駛達夢想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