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泓佚
AECOM景觀設計師
通過研究AI技術、數據挖掘方法和情感分析在設計過程中的應用,并將數字技術轉變為一種互動設計工具。社交媒體下隱藏的多維度的關系網是一個巨大的記憶存儲器和歷史記錄本。它試圖在數字時代的語境下去創建一種有關集體記憶的接收、反饋、迭代、轉譯, 生長的交互式城市更新模型——城市空間從未如此戲劇化地像一個【活】的有機體。 在數字時代的背景下,特別是對于當代都市人來說,尤其是年輕的一代。社交媒體下隱藏的巨大的關系網所構成的即時的城市歷史,它是一個巨大的記憶存儲器和歷史記錄本。它將人與人之間連接起來,將城市與城市,甚至是國家與國家之間。人們通過它更加了解彼此。但與之相反的,快速的信息流和巨大的信息量可能會讓人們陷入一種迷茫與不知所措。在不斷變化的數字世界中,歸屬感難以建立。這是因為一個人的歸屬感的建立是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環境下形成的,這是數字世界難以給予的。那么在文化遺產保護和改造的方面,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二者之間都存在一個時間的概念。數字世界是一個動態的信息儲存器。而歷史遺產所包含的是一個時代的文化與記憶。是人類寶貴的財富。歷史遺跡作為地方歸屬感的重要標志,其關鍵在于保護,更新和延續。那么,是否歷史遺產能成為與數字世界相連的終端,成為溝通歷史,現在與未來的一個橋梁。 基于城市角度,人,光,空間之間的互動關系組成了城市空間中可參與的充滿變化的部分。城市中的“光”往往會帶有一定的人文屬性,光的意義透過其乘載的信息空間傳遞出來,以此連接城市中細小而生的局部。自古以來, 圖案所包含的信息是豐富和富有遐想的。通過光與圖形的交互定制,光在未來城市空間中扮演著文化、歷史、記憶等的傳播媒介是極具潛力和可互動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