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安
北京未來以北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公司合伙人
在京西門頭溝地區,山巒起伏,散落著很多古村落。雖然大多的歷史遺跡并未完整保留,但依山而居的生活方式還是延續到今天。東胡林村與企業的合作促使大家有契機在山上蓋一個小房子。在鄉村的諸多美好設想具體到一樁建造、運營的事務上時,不再是簡單的口號,而變成無數細節堆砌,哪怕半山坡的一個小房子也必然經歷種種坎坷才能在大半年后完整落地。 建筑的設計概念簡單清晰,考慮到場地高差的特性,我們以常見的人字坡屋頂形式為基底,設計一個依附于山體,且層次分明的居室。雖說是居室,在總體的功能布置中,除了廚衛客廳外,并沒有設計過多的臥室,而是留有大面積的公共區域,給未來使用的人提供盡可能多的運營靈活度。它可以是個聚會的大客廳,也可以是完整的家庭式住房。 為了讓房子更好得融入山體的巖石和綠色松樹背景中,一個深灰色調的形體在半山中呈現。三個錯層的人字屋頂分隔了空間的功能布局,形成的空隙也便成了山形的回應。房子在高處的緣故,各個方向的景致讓不同的開窗方式都能呈現有趣的視野,遠近相宜。 從南側入口進到屋內,空間的高差也讓各個功能分區之間形成錯落區隔,有了一定的游覽動線。與此同時,屋頂的采光和墻面開窗配合,隨著時間推移產生的微妙變化,呈現了豐富的光感體驗。 中間最為開闊的活動區域沒有實體的界限,是一個向兩側延伸的空間,和下沉會客區相接處,一組靈活可變的書架加強了空間變化的可能,當空間全部打開的時刻,置身其中,房子也更好得融入自然。我們用最為溫和的板材和山中的質感匹配、平衡,讓居室內的體塊營造出有趣的形態,形成空間特有的設計語言。 回顧小房子的建造過程,這是一次并非常規意義上的“民宿”空間設計,讓穿過村落達到此處的人們大可以把它當作一個親近自然的驛站,也相信不同的人群會對這個居室有不同的解讀和體驗,在這里生長出有趣的故事。